編者按
在山東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山東各地精品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短短幾年時間,散布在齊魯大地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紛紛從過去的“潛力”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產業面貌煥然一新。為生動展現山東文旅產業格局變化,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與新旅界籌劃開展《盛像中國·好客山東》系列專題報道,從文旅產業發展的視角出發,全面梳理產業發展脈絡,通過系統深入的報道,助力山東省各地文旅產業資源對接。
“十多年前,這里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山,幾乎沒有一顆樹。這里的五老峪村歷史上是有名的長壽村,因為環境惡化和產業單一,也失去活力成了省級貧困村”,山東金潤集團董事長鄭建水指著郁郁蔥蔥的三水源生態旅游度假區回憶說。


圖片來源:公眾號“三水源旅游度假區”
轉變肇始于2010年,當時“兩山理論”尚未廣泛流行,但在鄭建水看來,投資綠水青山一定是有價值的。在山東各地考察大半年后,鄭建水選擇在淄博博山投資開發三水源生態旅游度假區。自此經過十年生態修復和建設,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綠色資源,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不僅成為淄博博山的一塊綠色招牌,還帶動五老峪村等周邊9個鄉村脫貧致富。
從一片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三水源度假區走出了一條漂亮的蛻變軌跡,這條軌跡也是博山近幾年調整經濟結構轉向綠色發展的縮影。
博山文旅蛻變升級
淄博市博山區地處魯中地區,是歷史底蘊深厚的現代工業城市。隨著山東省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博山也面臨著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能的挑戰。依托博山的資源稟賦,將健康旅游、城市微度假等新興文旅產業培育成托起博山經濟的新支柱,這是博山上上下下的一致共識。
然而,博山乃至淄博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旅游城市,缺少名山大川等一流旅游資源,且當地人口基數不多,在這樣的制約條件下,如何開創文旅發展的新局面?考驗著淄博的創造力和執行力。

圖片來源:公眾號“三水源旅游度假區”
當今的文旅產業,不能走傳統的以資源為驅動的發展模式,必須因地制宜的進行創新探索,以文化和創新為文旅產業注入動力。
三水源度假區是博山文旅從傳統觀光向城市微度假方向創新升級的代表案例。項目把荒山修復成綠水青山,再將良好的綠色生態和旅游度假、休閑運動、親子游樂、研學培訓等相結合,打造高品質綜合休閑度假目的地。項目憑借豐富的創新業態和對游客需求的深度專研打開了局面。
“抓住孩子就是抓住度假區的牛鼻子,三水源度假區引入大型的奇幻樂園,配備了100種無動力游樂設施,夏天有水上探險樂園等項目”,金潤集團董事長鄭建水告訴新旅界,“三水源提供了帳篷主題的星空部落高端住宿,40多座造型新穎的帳篷點綴在半山坡上,觀景視野極佳,非常受親子家庭歡迎,經常一房難求”。
此外,三水源還深挖團體客群,配備齊全的拓展訓練、會議團建、餐飲住宿等設施,搭配水鄉竹海、四季常綠、遮天蔽日的自然景觀,

圖片來源:公眾號“三水源旅游度假區”
博山另一重點文旅項目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體現了博山在“旅游+”“+旅游”方面的模式創新。2017年,博山龍頭企業岜山集團關停了旗下總資產30億元的焦化廠、鋼鐵廠、熱電廠、耐火材料廠,實施了總投資60億元的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項目,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化工、鋼鐵、熱電、耐火材料,與大健康產業本是風馬牛不相及,岜山集團創始人孫啟玉卻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帶領岜山集團啟動了豪邁的新征途。
短短3年多時間,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已經完成投資42億元,景區建設初具規模,主要項目淄博萬杰康復醫院、岜山醫養小鎮、中醫藥文化館等相繼投入使用,涵蓋基礎醫療、康復養生、文化旅游、科研教育、中草藥種植五大領域的產業框架完成基礎搭建。2020年10月成功入選首批“山東省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并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圖片來源:公眾號“岜山旅游服務號”
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是“+旅游”的典型代表,將中醫藥、健康、養老產業和文化旅游相融合,形成產業疊加、相互促進、協同放大的效應,同時構筑了多元化的產業收益,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和更豐富的體驗,也有效應對了單一文旅項目投資大、培育期長、需求分散等缺點。
紅葉柿巖是博山新晉的“網紅景區”,不僅驗證了博山文旅產品的創新力,還以驚人的躥紅速度讓人真切的認識到博山文旅產業蘊藏的無限潛力。紅葉柿巖項目從開始接洽到簽約成功只用了33天,一期項目從2020年2月正式策劃設計,到2020年10月建成并開放試營業,僅僅用了7個月時間。
紅葉柿巖項目總占地3000余畝,計劃總投資9億元,依托鄉村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齊長城沿線獨特的文化底蘊,與中國國家地理營地、鄉伴集團等強強聯合,打造首家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琉璃長城、天空滑道、精品民宿等旅游活動場所,同時進行古建筑維護及景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紅葉柿巖項目相關負責人、鄉伴文旅山東區總經理鄭德福告訴新旅界,“去年10月開業到今天,已經累計接待超過40萬游客。清明假期,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過1萬人,景區內部停車場停滿,不得不協調有關部門安排外部道路停車。對于我們一家新景區,這么火爆的市場局面也是出乎意料。”

紅葉柿巖景區 圖片來源:公眾號“博山發布”
紅葉柿巖的快速落地和一炮而紅,清晰的表明了一個信號:博山文旅產業的營商環境迎來前所未有的改善,發展紅利正在快速釋放,博山文旅產業的大格局也隨之重塑。
全力提升文旅營商環境
文旅產業對營商環境要求較高,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需要大力改善生態提升資源價值,還需要營造旅游氛圍提亮區域品牌,以此為當地旅游業打開市場。博山及淄博政府在這些方面不吝投入,重資改善生態和提升基建,既惠及民生,也為當地旅游業創造出發展紅利。
淄博是典型的組群式城市,城鄉交錯,南山北水,布局舒展,具備豐富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齊文化、孝文化、商埠文化等文化資源。基于良好的城鄉格局和資源稟賦,2019年,淄博市明確提出向全域公園城市的方向邁進,用5—15年的時間,將淄博打造成為山青水潤、人美田沃、城強業豐、格局明晰、城園相融、和諧統一的全域公園城市。為此,淄博將實施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十大行動”,集中實施總投資485億,約260個項目,對城市公園、城市綠道、河湖水系、生態廊道、郊野公園、村鎮公園、田園綜合體、生態修復、村莊綠化、文化體育進行全方面提升。

陶琉古鎮中得到保護的古窯 圖片來源:公眾號“博山發布”
這么多的項目,這么大的投資在淄博市的城建歷史上是罕見的。全域公園行動將徹底扭轉淄博過去工業城市的形象,提升環境和資源價值,為各類文旅活動打下綠色生態的底子。
繁榮文旅產業,既要靠本地市場,也要靠外地游客。為了激活當地的文旅消費力,2017年,淄博累計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2700萬元,直接拉動消費超2.2億元,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2018年獲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和資金獎勵,2020年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連續四年被評為山東省“文化惠民消費季優秀組織獎”。
為大力支持文旅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博山區委、區政府在2020年淄博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提出“四個凡是”,“凡是外地出臺的優惠政策,我們全部參照執行;凡是省市制定的優惠政策,我們全部兌現;凡是省市外能夠提供的優質服務,我們全部高標提供;凡是能帶動全局的重大文旅項目,帶動全局的重大文旅項目,我們全部“一事一議”開“綠燈”。”2020年,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三水源生態旅游度假區入選山東省重大項目庫,是淄博市僅有的兩個文旅項目。
在塑造旅游品牌方面,當地政府也不遺余力。博山區政府副區長蓋強向新旅界表示,“博山圍繞‘陶風琉韻、休閑博山’開展品牌打造,先后赴浙江、北京等20余個客源市場,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宣傳推廣博山特色旅游資源。連續舉辦七屆中國(博山)琉璃文化藝術節、十八屆美食美器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大力推介博山陶瓷琉璃、博山傳統美食,形成以琉璃文化、美食文化、鄉村文化等為主題的特色節慶品牌。實名宣傳博山的44集電視連續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先后在12個頻道熱播,收視率進入全國前十;京劇《焦裕祿》、以中郝峪為原型的紀錄片《鄉里鄉親》、五音戲《源泉》《風起東郝峪》得到各界好評。”

圖片來源:公眾號“博山發布”
這一系列的行動,激活了博山及淄博的旅游市場,營造了濃厚的旅游發展氛圍,也吸引了一批前來尋找機遇的文旅企業。據透露,去年以來,博山區重點策劃了總投資100多億元的精品文旅招商項目30多個,目前已陸續聯姻成功。
探索“博山模式”助力文旅強國
2020年12月,博山入選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短短幾年時間,從起步發力到結出碩果,再次以扎實的成績驗證了博山文旅產業的營商環境和發展紅利。
淄博市文化旅游經營有限公司是淄博市組建的國資文旅平臺,肩負著培育淄博文旅新業態、新模式和新亮點的重任,如今正在深度參與博山文化旅游的發展,博山重點文旅項目顏神古鎮、紅葉柿巖等都有淄博市文化旅游經營有限公司的身影。公司總經理李棟賢表示:“文旅公司將不遺余力的助力淄博文旅產業發展,一是注重資本運營,讓文旅產業‘旺起來’,充分發揮融資平臺的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本支撐;二是注重業態創新,讓文旅產業‘火起來’,積極推動鄉村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等新業態的形成;三是注重龍頭培育,讓文旅產‘壯起來’,積極參與推進顏神古鎮、紅葉柿巖等項目建設,以有人氣、有質感的項目助力產業崛起;四是主動創意研發,讓文旅產業新起來。”

4月14日-16日,博山舉辦了博山文旅高峰論壇,聚焦微度假和康養旅游兩大文旅前沿動態,邀請全國的優秀文旅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以對話、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方式交流合作,為博山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此次論壇也成為一扇窗口,三水源生態旅游度假區、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紅葉柿巖、顏神古鎮等一批項目,通過考察觀摩和現場推介,展示出博山文旅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成色。
“博山文旅產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是論壇嘉賓的一致感受。
黨政主導、市場主體、部門聯動、全民參與,博山構建的“大旅游”工作格局之下,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文旅項目,不斷落實博山全域旅游發展的宏偉藍圖,刷新博山的整體旅游形象,提升博山文旅的美譽度知名度。
為此,博山也在以更積極、更開放的姿態,廣泛尋求合作、共謀發展。博山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王偉表示:“我們誠邀廣大文旅企業來博,在高端民宿、鄉村旅游、數字文旅、工業遺存、康養旅游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博山文旅規?;?h-char unicode="3001">、品牌化、精細化發展,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博山將以最優惠的政策、最有力的政府支持,提供高效、優質、周到的服務,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事實上,在更大層面上,博山發展文旅產業的一系列探索實踐,不僅屬于博山,也在為中國邁向文旅強國的歷史進程貢獻經驗。全國大多數市縣區的資源條件和博山類似,缺乏聞名全國的山川名勝,但普遍有一些獨特的文化和資源,也有發展文旅產業的愿望和熱情。

圖片來源:公眾號“好客山東之聲”
博山的路走通了,將為大多數區域增強發展文旅的信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博山目前還在探索的路上,距離成為全國知名文旅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然而短短幾年間博山及淄博文旅產業迸發出巨大的生機活力,無疑讓人看到這片區域的文旅產業潛力,以及創新發展模式所驅動的增長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