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09:43:58 新旅界 微度假研究院
資質問題是露營行業規?;l展的主要桎梏。
精致露營還在持續升溫:跨界者涌入,線上平臺商下沉營地,地方性營地管理新規陸續出臺。
近日,又一位跨界人士在露營行業浮出水面,他就是原喜馬拉雅副總裁、聲聯網戰略合作負責人李海波,進入露營行業前已玩露營十幾年。他創立的北京星谷營地光基建投資就有近3000萬,與村集體合作社簽約四十年,蔚來、理想汽車都是星谷營地的戰略合作伙伴。據說開業當天,諸多互聯網圈重量級人物紛紛到場體驗……
北京星谷營地推出星谷房車(圖源:星谷營地Star Valley)
行業的另一則好消息是,小紅書下場營地。不久前的2022首屆長三角露營大會上,小紅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安吉縣小杭坑露營地推出小紅書首個線下營地。在被稱為“江浙滬最美營地”之前,小杭坑是不少“野生”露營愛好者的小眾天堂,但空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因缺乏規范的有序管理而垃圾成堆,使得夏陽村露營產業難以形成規?;l展,我們拭目以待小紅書對小杭坑的“妙手回春”……
小杭坑露營地(圖源:小杭坑Camping)
伴隨著露營產業鏈上下游各方的不斷跨界融合創新,露營正在成長為一個高增速的大行業,未來三四年中國或將有更多露營概念股登陸資本市場。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達到747.5億元,同比增長62.5%,帶動市場規模為3812.3億元,同比增長58.5%。預計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上升至2483.2億元,帶動市場規模將達到14402.8億元。
為助推露營賽道形成持久的產業生命力,前不久,新旅界除了發布《微度假視野下的露營產業發展報告》外,更是基于扎實的研究和數據梳理發布了“全國露營行業競爭力城市榜單TOP 20”。全國露營行業競爭力城市TOP 20依次為:北京、成都、廣州、重慶、杭州、深圳、西安、上海、武漢、三亞、昆明、南寧、南京、濟南、寧波、長沙、福州、惠州、青島及天津。
(制圖:新旅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此次榜單依托新旅界的專業研究能力,采用科學嚴謹的評估模型,結合客觀公正的數據,旨在更好地評估各地露營行業的發展狀況,為露營行業的長期繁榮提供參考。該榜單選取了6個評分維度,各項評分均有客觀數據支撐。其中露營相關企業數量數據來源為企查查;百度相關詞條、馬蜂窩游記及營地數量查詢時間均為2022年7月1日,小紅書數據的查詢時間范圍為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城市人口數據來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
之所以選擇以上6個評分維度,有三方面的考量:其一,對于當下的露營市場來說,來自C端消費者的需求是驅動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所以榜單設置了百度相關詞條、馬蜂窩游記和小紅書露營指數,以及城市人口數等指標,并給予總共60分的權重;其二,快速成長的露營相關企業數量顯示著行業之活力和商業空間,故給予20分的權重;其三,營地數量是露營行業真正實現產業鏈閉環的場所,其經營健康度決定著露營大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亦給予20分的權重。
本次評比滿分100分,共分為6個維度,根據其與露營行業相關度及影響力進行分值配比;每個維度中的最高值獲得滿分,其他值與最高值的百分比為城市當前維度的相應指數,再乘以維度對應分值從而得出城市各維度得分,最后6個維度分值相加獲得城市最終評分。各維度分值配比及計算方法如下:
位列榜單前三的依次是北京、成都、廣州。一線城市中產階級逃離城市,回歸自然的愿望最為強烈,而周邊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得他們在跨省游熔斷大背景下,需通過在大城市周邊的一次次精致露營獲得心靈解放。據馬蜂窩《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顯示,74%的露營愛好者來自一線及新一線城市,90后、00后的年輕游客與80后親子游是露營圈的兩大“支柱”,兩者共占比87%。
而惠州市之所以能位列榜單18名,是因為除了距離客源地廣州、深圳1-2h自駕車程的地理優勢外,更是因為其快速的營地發展,僅覓野CAMP小程序平臺就達42家。為“小白”露營者推薦標準化體驗套餐的新興露營企業大熱荒野在廣東惠州就布局有小森林營地、羅浮山兩個營地。湖州是上海、杭州大都市的后花園,在休閑度假產業一直引領全國發展,露營行業也不例外,僅覓野小程序就收錄了湖州市55家營地。除了前文提到的湖州市安吉縣孝豐鎮夏陽村聯手小紅書運營小杭坑露營地外,更是早在2021年底,湖州市政府出臺了全國首部露營地管理辦法《湖州市露營營地景區化建設和服務指南(試行)》。此次湖州沒有上榜主要是囿于300多萬人口,拉低了總分。
露營相關企業數量之高增長無疑顯示著行業的吸金能力。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露營相關企業已超60000家,其中近1年內成立的企業達26879家。從露營相關企業注冊地來看,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區域(占比15.79%)、以山東為主的環渤海區域(15.66%)、川渝地區(9.16%)以及粵港澳大灣區(7.63%),這些區域市場發展相對成熟、制造業基礎雄厚,且具有較強的山、海、島等資源稟賦,符合當下消費者對露營自然場景的期待,成為露營市場發展的沃土。山東、廣東、浙江和海南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有6000余家、4700余家以及4200余家。
(制圖:新旅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相比于苦行僧式露營,這波精致露營潮正是在新興內容種草平臺小紅書上率先炒起來,是旅游寒冬期為數不多的引流利器。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露營市場很快陷入結構性失衡,消費者需求跟不上營地之飛漲,以致營地市場瞬間從藍海進入紅海競爭。僅2021年工商注冊的營地相關企業就接近4萬家,但中國露營市場3%的滲透率不可能瞬間改變,產業鏈上任何一個節點的高層都應該正視消費者“偽需求”問題,更要不斷培育消費者過夜露營需求。如何創造過夜露營需求?“露營+”是唯一正確的方向,“玩起來”才是休閑度假的真諦,疊加效果能帶來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公開資料顯示,包含露營+飛釣、露營+槳板瑜伽、沙漠露營+探險、露營+攀冰、露營+斯巴達,露營+騎行等在內的場景是“2021最具吸引力”的玩法。
(制圖:新旅界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僅前20名榜單中與露營相關企業就超兩萬家,我們禁不住問露營消費火熱的背后究竟有多少企業能從中淘到金子?或許從營地這一實現行業閉環的關鍵節點可看出端倪,中國少數營地上市公司之一的途居露營(871110.NQ)于2020年底退市,直接原因是多處加盟營地受土地審批限制不斷推遲進度,訂單滯后對房車銷售產生影響,而疫情直接截斷公司現金流。稍加梳理會發現,國內露營市場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及法律法規(尤其是土地審批條件),導致不規范競爭激烈,資質問題是行業規?;l展的主要桎梏。未來,哪座城市能夠率先制定、試行露營行業法律法規,建立行業基礎設施,或能“捕獲”露營行業競爭力!
欲了解《微度假視野下的露營產業發展報告》全文,可通過網站首頁鏈接購買《文旅市場月度動態報告》-5月刊!
▼
相關文章